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一種配方四種作法-找出烏龍麵Q的秘方

網上”手作烏龍麵”的食譜實在太多了,其中有幾篇是在分享日本烏龍麵達人來台北授課的過程及精華,我的實驗魂就是從這兒~燃了起來~
約一年前小編就已經嚐試過了手作烏龍麵,但回想起來似乎一點也不Q彈,只是狂有烏龍麵的賣相,但沒有口感,所以今天再次挑戰"Q彈手作烏龍麵",這項手作料理的材料,極簡單,中筋麵粉/水/鹽,第一階段我想先依日本烏龍麵達人的手法來製作。

第一階段的作法是參考網頁上有人去參加"讚岐手打烏龍麵"之香川縣觀光協會邀請了烏龍麵達人來台北教授正宗讚岐手打烏龍麵的作法,可能是因為達人是從日本帶來的麵粉所以Q度才能做出來,所以稍後做出來的麵品沒有Q度,麵粉可能也是原因之一,OK小編第一招:達人式,達人的作法很簡單,沒有醒麵的過程(好奇怪),首先拿一個大鍋盆(達人教學是用臉盆,但小編沒有所以用大鍋子代替)將麵粉中放入鹽及水,而水是以分次加入的方式,每加一些就用手像電動攪拌機一樣,手噘成像夾娃娃機的爪型,用力的攪拌大鍋盆中的麵粉,不要太快捏成一團,一直攪拌不停的攪,再加水,再攪拌,一直到水全部加完,然後一直攪拌到所有的麵粉都呈現一顆顆的小粉團,約莫攪拌10分鐘,再把所有的小粉團開始成團,這十分鐘是痛苦的時間,因為手不能停而要用力(網上去上課的人是這麼說的),接著是將麵團做壓平,然後折三折,再壓平再折,約莫三次後,最後一次是將麵團折好後,把其中一個角捏下來放在整個麵團的中間,然後把小麵團包起來,包成一個球型,接下來再壓平就可以了,但這個過程完全不醒麵,接著是桿麵,桿成約0.4cm的厚度,就可以切了,切的部份則也是以0.3~0.4cm的寬度來切,如此一來就可以切出烏龍麵的雛型了。




接著小編因為被網上數篇的手作方式中,煮麵時加冷水與不加冷水的二種作法再次陷入二難,所以小編又將切好的麵,分成二份,一份以一大鍋水水滾後放入麵條煮都上整整8分鐘(在達人的作法中是寫到要煮16分鐘,天啊~不可能,所以小編沒照作,縮短了一半時間),撈上後以冷水沖洗三次,第二份則是用一大鍋水水滾後放下烏龍麵,先將其煮滾後,加入冷水,煮滿8分鐘,最後也是撈上後以冷水沖洗三次,這二種煮法主要是比較煮的過程中,加冷水與不加冷水的口感差異,當二款麵條都完成後,是該試吃成果的時候了,為了讓小編家人能好好品嚐,所以小編是以炒烏龍的方式呈現,但因為麵已經熟了,所以小編將料都炒後,才加入麵條,且時間沒煮太久,怕會因為浸泡湯汁而變的軟爛,經過試吃,加了冷水的麵Q度獲勝,小編超好奇的,因為在用冷水沖洗的過程中,手觸感比較軟質的麵條,居然是比較Q的,相當讓人驚驗,不相信的冰友,你們真的可以試試看。


但麵條的口感仍然不及百貨公司裏"丸龜製麵所"的麵Q,所以小編只好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很多網上食譜都會提到的"腳踩+折疊"的招式,第二種作法,將麵粉及鹽混合後加入70g的水,然後攪拌後迅速成捏成團,不像第一種作法的拌打10分鐘麵粉,再成團,然後醒麵1小時,醒麵的過程中用溼布蓋住麵團,一小時後取出麵團,接下來是開始做壓麵的動作,所謂的動作,你可以使用桿麵棍把麵桿平,然後折三折,再桿平,再折,重複這樣的動作約25次,但其實小編是用踩的,也就是將麵團放入乾淨的袋子中,最好是套二層,避免袋子破掉,然後用全身的力氣將麵團踩平,然後折三折,再繼續踩平,因為踩及折很花時間,所以小編也忘了數,就一邊看電視一邊做,約莫一個小時吧,才結束,但實際上就是多次的折桿再折桿就對了,因為麵團醒後會變的有點小硬,所以需要較大的力氣才能將它桿開,於是用踩的方式較能省力也較快速。



完畢後,在操作台上灑上手粉,避免沾黏,就可以開始桿麵了,因為小編沒有廚師的高級流理台,可以有偌大的桿麵平台與空間,所以只能找來一個小板子,在上頭兒桿麵。但因為板子太小,所以小編學起了專業桿麵師傅的捲桿法,這詞兒是我自已發明的,應該是有專有名詞才對,所謂的捲桿法(如以下照片),就是將已經桿好的部份麵皮捲在桿麵棍兒上,一起桿其它的麵皮,一來可以減少桿麵的空間,二來可以更快速的把麵皮桿薄,一舉數得,但記得,因為麵團還是會沾黏在一起,所以要多灑點兒粉才行,讓麵團俐俐落落,桿到差不多的厚度,約莫0.4cm厚度,就算完成了。

接下來是切麵,把麵皮折二到三折,主要是要方便切(端看切麵的刀子有多長),但折間也要灑粉,不然刀切下去還是容易黏在一起,因為小編沒有切麵刀所以就用大菜刀來切麵,厚度部份也約是0.4cm,當然如果各位冰友想要吃細一些可以切的細一些,切完再將每一根麵條拉開,然後灑粉後讓麵條乾爽,就可以準備下鍋啦。

同樣的放上一大鍋的水,不要吝嗇多放些水,煮起來的麵會更好吃,因為小編在第一批的作法中已經發現了,水滾後加冷水的煮法,比不加冷水的麵條更Q,所以第二批麵條,小編就直接採用加水的方式來煮,同時,第二批的麵條,我把煮麵的時間縮短到6分鐘,時間一到先夾條麵從中間用筷子夾斷,看一下麵條橫剖面是否還有看到麵芯有白色的不熟痕跡,如果已經熟透到麵芯,則就趕快起鍋,不要再烹煮了,再煮下去就爛了,撈起的麵條趕快放在流水下沖洗,一直沖洗約1-2分鐘,然後小編最後會用冷開水再沖最後一次,因為未來如果要"冷食"就能直接沾冷麵沾醬來食用喔。

做好的麵條,小編先暫時放冷藏中備用,因為手中沒有冷麵沾醬的材料,所以在冰箱中翻出了凱撒醬,切了小黃瓜絲,與麵條與凱撒醬拌勻後就可以開始享用囉,實驗證實,第二批的麵條比第一批的麵條還Q許多,但是到底是"重複壓折桿製的程序"還是"水煮的時間拿捏"亦或是"醒麵的過程",讓麵條變Q的?小編真的很難分的清楚了,但是本次實驗的最終結論是,第二批的手工烏龍麵是比較有彈性的,也就是說,經過數的折桿再折再桿,會讓麵團更有嚼勁,加上適當的烹煮時間,就是整個烏龍麵想要Q彈的密訣,各位冰友是不是已經學到了呢,小編又成功的幫各位冰友找出了製作Q麵的捷徑,希望大家不要再走冤枉路囉,趕快拿起麵粉加水加鹽,開始來製作好吃Q彈的烏龍麵囉~

第一批製麵材料:
1.中筋麵粉150g
2.水70g
3.鹽1茶匙

第二批製麵材料:
1.中筋麵粉150g
2.水70g
3.鹽1茶匙

PS:本次的實驗可是花上小編一整天的時間,從八點鐘上市場買炒烏龍的材料到揉麵,到煮麵,到第二階段實驗,最後冷麵上桌,約莫10小時,真是不得不佩服我自已的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50 歲前的挑戰~ 番外篇

小編呢也小小的整理一些資料,讓有看我網誌的冰友可以好好的享用一下,如果之後有想要去日本自由行的冰友,也可以參考參考: 1.住宿比較:主要整理了小編這八日住宿的各項資訊~ 2.自由行9日精簡行程~     精彩行程分享 ~ 3.JP PSSS到底可以省下多少錢? 本次自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