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如果你在Google上打"板橋 豆漿"會出現的二家人氣店家之一-原味豆漿店


延著板橋中山路一直走,318巷巷口是一家YAMAHA機車行,"都喜底佳"啦,巷口還有一個小小的招牌,有些不明顯,大刺刺的寫的"37年老店,巷內17號原味豆漿店",其實站在巷口就可以遠眺排隊的盛況了,各位饕客冰友,不用緊張,粉好找滴。

走進巷子,好似是一個菜市場的"感結",一早去排隊的人潮約有五六人,還好有先爬文,所以知道"嘿~嘿"店內用餐不用排隊喔,不然一定傻傻的給他排下去。走進店內,座位約莫不到二十個小小的擠擠的,但魚缸倒是很吸睛,這大概是本店的鎮店之寶,尤其是魚缸前的坐位,哇~真可說是無敵海景,下次一定要坐坐看,應該會有一種大魚跟我搶食蛋餅的興奮感。



一走進去,居然沒位子,還好有二個客戶正起身離開,小編趕緊一屁股坐下,然後開始找~"點菜的單子呢?"蝦米啊~來這裏點早餐是自己看好牆上的價目表,然後先找到位子後,店內的人員才會走過來詢問,你要點的早餐是什麼,而且上餐後還要先買單喔,因為人潮來來走走的頻繁度,翻桌率高的嚇人。按照慣例是要點一下網路上大家都推的餐點,然後觀察一下來客點的餐點,大概就知道這家店的拿手項目囉。


我們點了一份"燒餅加蛋加料"及"蛋餅包油條",然後是一個葱燒餅,有圖有真相,請各位冰友自己瞧瞧~最妙的是這個"燒餅加蛋加料",燒餅加蛋是稀鬆平常的早點,但這個加料,就是學問啦,所謂的加料是在燒餅內加入了菜脯、肉鬆、酸菜,滿滿的股股的一個燒餅,吃起來超滿足,而且小編特愛它的味道,沒幾口就吃完了,再灌上一杯溫豆漿,就飽到不行啦,這"燒餅加蛋加料"的價格才是親民,只要35塊就能有吃台式漢堡的感覺,真是太幸福啦~



我ㄤ點的是"蛋餅包油條",一拿到手幾乎燙到沒法握著,只能先放在桌上涼一下,超大的蛋餅皮包覆著油條,油條軟而不韌,實在太好吃了,再加上現點現桿的蛋餅皮,Q到不行,小編在店內用餐時發現蛋餅幾乎是招牌,每桌必點,還好小編還沾上了邊,除了現點現桿現煎的蛋餅以外,還有一項也是現點現包滴,就是蘿蔔絲餅,它用的好似跟蛋餅是同一種麵團,所以可想而知應該也是 Q彈外皮的系列,小編是不小心瞄到店內的大嬸在包,她動作靈活的拿起麵團不需桿開就把大匙大匙的蘿蔔絲餡料拼命往麵團裏頭塞,有一種不惜成本的感覺,小編下次再去一定得點上一個來嚐嚐~至於葱燒餅呢?普通普通~畢竟小編心中已經有第一名的葱燒餅了,所以再也容不下其它家的餅了,下次再跟各位冰友分享那家早餐店呦。

接下來要聊一下這個魚缸啦,它不只是魚缸大,連魚都粉大,緩緩的游動,好似沒有壓力悠哉悠哉的感覺,很療癒,來這裏用餐的冰友可以享受二種心情,把頭轉向魚缸時,看到魚靜靜的悠閒,但轉向店外店員忙碌嚷嚷著趕做早點,又是另一種風情,超有趣的。
PS:特別補充一下~蛋餅!蛋餅!蛋餅!是必點的招牌料理(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小編在用餐時,有偷看到一對母子,一口氣點了三種蛋味,真是超絕的,就只點蛋餅,再者是高麗菜蛋餅,真的是滿滿的菜,好健康。他的餅皮不像其它的店家是用現成的,他們是在客人點好餐後,師傅才會把麵團拿出來桿平,然後拿到另一頭的煎台上,立即煎熟上桌,餅皮吃起很Q像抓餅那樣的口感,只是沒有那麼多層次罷了,小編只能說~厲害厲害~

寫到最後還是不免俗的把地址電話資訊PO一下,讓大家也可以去嚐嚐鮮呦.
人氣店名是:原味豆漿店
那裏找美味: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31817
什麼時候開門:每天6:00am~11:00am(每月雙週一公休)

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做起來很舒服(簡單零失敗)但吃起來不"蘇胡"的舒芙蕾-手作料理又一篇

上週試作了一個超~簡單的手作料理—舒芙蕾,幾乎可以說是零失敗,就算是第一次做甜點的冰友也可以很輕鬆上手啦,但是~小編徵求了二位重要試吃員的品嚐意見,覺得很不舒服,因為他們一致都認為口感怪怪的,但因為小編沒有真正的試過外面店家的舒芙蕾,所以實在難以判斷這到是對還是不對~希望徵求跟著我食譜試作的冰友能幫我解惑一下~

首先將蛋白及蛋黃分開,再將蛋黃先加入牛奶,及過篩的麵粉與香草粉,一起攪拌均勻,放一旁備用,接著是打蛋白,先將蛋白打到發泡後,分2~3次加入細砂糖,每次加入後都要攪拌均勻再加入,加入全部的砂糖後,把蛋白打發,原則上就是完全打發的程度就對了,網上有人是寫"看打蛋器上的蛋白尖(勾)"或是"倒立鍋子"或是有人稱是"乾性發泡"。



接著將1/3的打發蛋白先挖出來加入蛋黃糊中,先攪拌均勻,這個步驟粉~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因為不管你做蛋糕也好,做任何需要加入打發蛋白的甜點或料理也好,這個步驟一定要做,千萬不能省,因為打發的蛋白跟蛋黃糊的密度是不同的,所以要均勻攪拌這二種材料,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攪拌才行,而打發蛋白在太長時間的攪拌是會消泡的,所以需要減少攪拌的時間才行,如果你將二種材料一次全部混合,則通常當材料攪拌均勻後蛋白都已經消泡了,真的,小編試過,沒騙你喔~


所以為了拉近二種材料的密度讓材料能在簡單快速攪拌下快速混勻,所以先取1/3的蛋白與蛋黃糊攪拌均勻,請注意,這個步驟一定要徹底執行,等混合後,再把混合糊,倒入打發的蛋白中,再做攪拌,因為二種材料密度已經較為接近了,所以可以很快被攪勻,但還是要注意千萬不要攪拌太久喔~記得用切拌的方式來做喔。

OK,接下來拿個平底不沾鍋,放一些油,但不用多所以可以用廚房紙巾將多飾的油指抹掉,全程使用小火,接著用湯匙挖一匙混合材料,輕輕的放上鍋子,儘量不要壓讓他自然的膨起隆起,接下來煎上個一分半鐘,然後翻面,這個翻面要有些工具輔助滴,小編是用鍋鏟及叉子,翻面時先用叉子把舒芙蕾從下方鏟起一個角落,接著將鍋鏟順著這個角落插任舒芙蕾底部,然後一股做氣的將他鏟起,然後快速翻面,再煎個一分半鐘,就大工告成啦,小編覺得在這道料理中唯一比容易失敗的就是這個翻面的動作啦,如果翻的不好,則舒芙蕾就會醜醜的,所以一定要注意,翻面工具一定要先準備好呦。

時間到後就可以起鍋啦,放上盤子,哇~好美喔,跟網上食譜的一模一樣也,好療癒喔,泡泡的綿綿的,軟軟彈彈的,很有意思的一個甜點,希望大家也都能做做看,至於每個舒芙蕾的大小就由各位冰友自已去決定啦,但要注意是一定要趕快煎完喔,因為拌料中的蛋白會隨時間慢慢消泡,當你煎到最後一批時可能他就會塌塌的了,煎起來賣相就變差囉,所以一定要快手快腳的把材料都煎完喔,起鍋前可以用筷子插入看看是否還有材料糊殘留在筷子上,如果沒有則應該就是熟囉。



接下來是品嚐時間,第一批出爐後我便邀請二位固定的試吃員,進行試吃,但因為小編沒有灑白色糖粉或蜂密,所以可能沒有那~麼可口。什麼?試吃員的反應是,這到底有沒有熟啊?這個問題讓小編開始懷懝,這做法及口感到底是對不對啊...真傷腦筋,後來在試吃員的堅持下,我回鍋再煎了數分鐘,但發現上下二面都已經快變焦變硬了這才起鍋,之後試吃起來就是像"煎蛋糕的口感"。



小編自已試吃一批的口感是,內部吃起來的感覺像蛋糕,但因為舒芙蕾是圓柱型,所以上下面都會接鍋面,所以應該是熟的沒問題,但...圓柱型的側柱面部份,因為沒有接觸到鍋子所以看上去似乎有凝固,但吃起來會有泡泡的粉粉的感覺,沒吃過的冰友可能會以為是沒熟或是有吃生材料的感覺,所以這第一次試做雖然是成功的,但口感的部份是需要找個機會去找外面的店家比對一下,才會比較肯定是否有做錯的疑慮~

好的~我們看看材料吧
食材:

雞蛋2顆-中型
細砂糖30克
牛奶35cc
低筋麵粉45克
香草粉1小匙(可不加)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我老爸那個年代的牛排館~孫東寶牛排(台式牛排教父)

紅色的招牌,紅色的裝潢,瞬間在大街小巷竄"紅",台式牛排教父的狂妄稱呼在短短的幾個月間再次吸引了大量的饕客慕名前來嚐鮮。當然小編也不例外。說到這家牛排,我老爸又要提起,當年吃牛排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情啊,排餐耶~不是一般人可以消費的起的呦(在我爸那個年代...)。
而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現在去吃茹絲癸那樣的難能可貴,其實這個名字對小編來說,並不陌生(不小心透露了小編的年齡),大概在很小的時候這個名字曾出現過,但消失了好長一段時間了,再次回來,改頭換面了。


因為目前還在熱潮上,所以小編登記了號碼,等了約莫半小時吧(用餐的時段),終於被喚入了店內,店內的裝修比較時尚一些,除了坐位區,另外就是櫃枱及"熱湯飲料區",還有還有非工作人員請勿進入的"廚房區",坐下後我們就立馬點了"超大塊牛排"(14oz)及"老饕牛排"(激推),這二款(在外面候位時就已經討論好了),等待的時間,我們端了湯(玉米濃湯)及飲料(紅茶及柳澄汁),同時也拿了餐具,沒多久服務生送上了熱餐包,正式開始享用,湯品還算OK,飲料則不是太理想(紅茶比較淡些),餐包倒是好吃,熱熱的有包饀兒,接著"主角-牛排"就上桌了,主打不用組合肉的孫東寶,確實有誠意,肉片很大一片,但屬薄型的牛排,可能是因為太大所以還"對折"了放上盤,但似乎跟店內掛著的電視上演出的內容有些不太相同,電視上播的宣傳片,都是以厚實的肉塊為主,而且從有一段在介紹中央廚房時,所切出的肉塊好似沒有那麼薄(小編可是很用心的看過一輪宣傳影片喔),但奇怪的是沒有字幕也沒有聲音,是不知道他在介紹的是那款牛排就是了,但小編好想建議,最好不要在店內播放,因為有些圖文不符,消費者會有比較的感覺。(也或許是小編點的牛排與宣傳片內的排餐不同,所以肉的型式不同唄)



牛排在點餐時,你可以選擇雙醬或單種醬料,熟度也可以直接勾選,如此一來可以減少服務人員的數量,畫好菜單即可至櫃枱付錢囉,牛排端上來後,服務人員會把蓋子翻開帶走,讓客戶開始享用,以平價牛排來說,這樣是很ok的了,其中最讓小編讚賞的是"鐵板麵條",有別於其它家常用的義大利通心麵,他們使用的應是台式的麵條,很Q很好吃,醬料的味道還算用心,但牛肉可能因為薄,所以很快熟透,吃上約六成時,其實牛肉就變全熟了,咬感十足,但份量上是讓人滿足的,但因為小編沒有點基本款(售價150系列),不知是否也能吃的飽吃的滿足,下次可以再試看看,但店家有一項用心的點餐方式,就是加80加一片牛排的份量,這還蠻吸引人的,也就是二百多塊的價格可以享用二片的牛排,應該算很划算才對吧。


因為店家的用餐坐位其實不太多,所以翻桌率很重要,快速的供餐,快速的收桌,必須要能搶時間,讓更多的客人能在用餐時間內吃到牛排才是賺錢之道,店內沒有過多的人手,飲料及湯品都是採自助式,客戶自已動手,連醬料都是自取,可以說是很自助的方式供餐。
因為大量的展店,所以目前許多人都還在等待嚐鮮的階段,也希望這個老字號老品牌能夠在平價牛排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50 歲前的挑戰~ 番外篇

小編呢也小小的整理一些資料,讓有看我網誌的冰友可以好好的享用一下,如果之後有想要去日本自由行的冰友,也可以參考參考: 1.住宿比較:主要整理了小編這八日住宿的各項資訊~ 2.自由行9日精簡行程~     精彩行程分享 ~ 3.JP PSSS到底可以省下多少錢? 本次自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