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食物賣的貴有二種原因,一個是食材優一個是工序複雜—手作芋巧粿

上週經過捷運旁的市場,我看到攤上在賣芋巧粿,我突然想再回味一下滋味,上前去問了一下,老闆不加思索的回答我一斤一百二,大概四塊左右,手掌大的粿四大個兒,居然要賣到一百二十塊錢,實在是好貴,回想我也曾自己做過,後來想到這"粿"是屬於工序複雜的那一種,所以心裏就釋懷許多。
從回家後就開始在想,既然想吃又買不下手就自己來做吧,翻了一下之前做芋巧粿的記錄,又再次上網看了很多人的手作,發現大家的變化還是都在糯米粉及再來米粉的比例,有人是2:1有人則是6:1,重點都是糯米粉多,再來米粉少,有鑑於上次做粿的經驗,我決定還是要做比較有口感的版本,但在做法做了些改變,希望能再把粿的感覺做提升。

到了市場才發現原來當天是休市,菜攤零零星星,賣肉的攤子幾乎都沒開,好在有一攤在賣芋頭的菜販,我請老闆幫我挑了芋頭,老闆選了選,一旁客人直呼"老闆怎麼都沒有幫我選?"我趕緊付了錢就落跑了,真不好意思,回來秤了一下帶皮約600克的芋頭,要價40塊錢,在製作過程中感覺到芋頭的香及鬆軟,很值得。

買好了主角再買了粉類就可以開始來做粿了,大部份的做法都相同於日前寫的那篇芋巧粿,但唯一變化的是在粉量上的比例變化,及粿表面上油的程序,詳細的說明請參閱前一篇,這一篇小編稍微偷懶一下,寫的簡單點。

首先先把材料都先切好,香菇、小蝦米泡水後切成0.5的小丁,切記不要太大,吃起來好吃粿的賣相也會比較好,接著是把芋頭削皮分成二個部份處理,一個部份切成約0.8立方的小丁,一個部份則是刨絲,小編家的刨絲器正好是屬於細絲兒型的,芋頭絲在拌料及蒸的過程中幾乎溶化在粿裏了,香味真的很足。接著開始炒料,先放一些油,把香菇及小蝦米先炒香,接著放入絞肉一起炒,接著小編放了一些超市買的現成油蔥酥(乾),再拌抄一下,最後放入芋頭絲及芋頭塊,再炒到可以聞到芋頭味時就可以加入醬油(做色用的不用多)、胡椒粉、塩、糖等調味料,接著把所有的料都炒勻,就可以熄火了,不用抄到芋頭熟透。

接著拿個大鍋子或盆子,放入450g的糯米粉及50g的再來米粉,小編認為如果是600g的糯米粉及50-100g的再來米粉似乎會更好(因為料好像還是在太豐富了少了粿的成分),接著先用手把二種粉混合一下,接著把剛炒好的餡料放入粉堆中,切記,要等餡料涼一些否則燙手無法用手操作這個部份,接著準備一杯水,慢慢加入,一邊用手混合炒料與粉,一邊再加水,直到整個粉都成團,且不黏鍋就好了,切記水沒有一定的量就是看當時的氣候會有所不同,跟粉的比例也有關,所以這個量是可以變化的。
接著小編就取約100g的量做成腰子型(厚度約1~1.5cm),然後在粿的正反面都抹油(蒸好後表面會油亮油亮的超亮的),再放在烘培紙上,避免沾黏,接著就可以下鍋蒸了,這次的量約是做了15個的量,蒸的時間20分鐘,拿出來後放涼,建議是放涼後吃,熱熱吃口感不好也不Q,小編喜歡把粿下鍋煎一下讓二面都有些"恰恰"(就是有煎過的表皮酥脆感),就好了,因為粿本來就是熟的,只需加熱回溫而已不要煎久,起鍋後加上甜辣醬就是美味了。

蒸好後沒有吃完的粿,小編媽有交待,要放冷凍,吃之前再煎一下回溫就可以囉~
最後小編把材料的錢加了一下,平均每一片的材料成本約10塊錢不到,市場上居然要賣我一片30塊錢,似乎是有些誇張...
PS:補一張"粿"的特寫,料好實在,這應該是30塊錢粿比不上的真材實料吧~

食材:
1.芋頭一顆600g(未削皮前的重量)
2.糯米粉450g
3.在來米粉50g
4.小香菇6朵
5.蝦米一小搓(約20隻)
6.絞肉100g

調味料:
1.醬油1~2大匙(希望粿的顏色深就放多一點,希望淺一些就放少一點)
2.糖1大匙
3.油葱酥2大匙
4.白胡椒粉1大匙(有些食譜是放黑胡椒粉喔,小編沒試)
5.塩1小匙
6.水適量
7.橄欖油少許(拌炒料時用及粿的表面塗抹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50 歲前的挑戰~ 番外篇

小編呢也小小的整理一些資料,讓有看我網誌的冰友可以好好的享用一下,如果之後有想要去日本自由行的冰友,也可以參考參考: 1.住宿比較:主要整理了小編這八日住宿的各項資訊~ 2.自由行9日精簡行程~     精彩行程分享 ~ 3.JP PSSS到底可以省下多少錢? 本次自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