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一種配方四種作法-找出烏龍麵Q的秘方

網上”手作烏龍麵”的食譜實在太多了,其中有幾篇是在分享日本烏龍麵達人來台北授課的過程及精華,我的實驗魂就是從這兒~燃了起來~
約一年前小編就已經嚐試過了手作烏龍麵,但回想起來似乎一點也不Q彈,只是狂有烏龍麵的賣相,但沒有口感,所以今天再次挑戰"Q彈手作烏龍麵",這項手作料理的材料,極簡單,中筋麵粉/水/鹽,第一階段我想先依日本烏龍麵達人的手法來製作。

第一階段的作法是參考網頁上有人去參加"讚岐手打烏龍麵"之香川縣觀光協會邀請了烏龍麵達人來台北教授正宗讚岐手打烏龍麵的作法,可能是因為達人是從日本帶來的麵粉所以Q度才能做出來,所以稍後做出來的麵品沒有Q度,麵粉可能也是原因之一,OK小編第一招:達人式,達人的作法很簡單,沒有醒麵的過程(好奇怪),首先拿一個大鍋盆(達人教學是用臉盆,但小編沒有所以用大鍋子代替)將麵粉中放入鹽及水,而水是以分次加入的方式,每加一些就用手像電動攪拌機一樣,手噘成像夾娃娃機的爪型,用力的攪拌大鍋盆中的麵粉,不要太快捏成一團,一直攪拌不停的攪,再加水,再攪拌,一直到水全部加完,然後一直攪拌到所有的麵粉都呈現一顆顆的小粉團,約莫攪拌10分鐘,再把所有的小粉團開始成團,這十分鐘是痛苦的時間,因為手不能停而要用力(網上去上課的人是這麼說的),接著是將麵團做壓平,然後折三折,再壓平再折,約莫三次後,最後一次是將麵團折好後,把其中一個角捏下來放在整個麵團的中間,然後把小麵團包起來,包成一個球型,接下來再壓平就可以了,但這個過程完全不醒麵,接著是桿麵,桿成約0.4cm的厚度,就可以切了,切的部份則也是以0.3~0.4cm的寬度來切,如此一來就可以切出烏龍麵的雛型了。




接著小編因為被網上數篇的手作方式中,煮麵時加冷水與不加冷水的二種作法再次陷入二難,所以小編又將切好的麵,分成二份,一份以一大鍋水水滾後放入麵條煮都上整整8分鐘(在達人的作法中是寫到要煮16分鐘,天啊~不可能,所以小編沒照作,縮短了一半時間),撈上後以冷水沖洗三次,第二份則是用一大鍋水水滾後放下烏龍麵,先將其煮滾後,加入冷水,煮滿8分鐘,最後也是撈上後以冷水沖洗三次,這二種煮法主要是比較煮的過程中,加冷水與不加冷水的口感差異,當二款麵條都完成後,是該試吃成果的時候了,為了讓小編家人能好好品嚐,所以小編是以炒烏龍的方式呈現,但因為麵已經熟了,所以小編將料都炒後,才加入麵條,且時間沒煮太久,怕會因為浸泡湯汁而變的軟爛,經過試吃,加了冷水的麵Q度獲勝,小編超好奇的,因為在用冷水沖洗的過程中,手觸感比較軟質的麵條,居然是比較Q的,相當讓人驚驗,不相信的冰友,你們真的可以試試看。


但麵條的口感仍然不及百貨公司裏"丸龜製麵所"的麵Q,所以小編只好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很多網上食譜都會提到的"腳踩+折疊"的招式,第二種作法,將麵粉及鹽混合後加入70g的水,然後攪拌後迅速成捏成團,不像第一種作法的拌打10分鐘麵粉,再成團,然後醒麵1小時,醒麵的過程中用溼布蓋住麵團,一小時後取出麵團,接下來是開始做壓麵的動作,所謂的動作,你可以使用桿麵棍把麵桿平,然後折三折,再桿平,再折,重複這樣的動作約25次,但其實小編是用踩的,也就是將麵團放入乾淨的袋子中,最好是套二層,避免袋子破掉,然後用全身的力氣將麵團踩平,然後折三折,再繼續踩平,因為踩及折很花時間,所以小編也忘了數,就一邊看電視一邊做,約莫一個小時吧,才結束,但實際上就是多次的折桿再折桿就對了,因為麵團醒後會變的有點小硬,所以需要較大的力氣才能將它桿開,於是用踩的方式較能省力也較快速。



完畢後,在操作台上灑上手粉,避免沾黏,就可以開始桿麵了,因為小編沒有廚師的高級流理台,可以有偌大的桿麵平台與空間,所以只能找來一個小板子,在上頭兒桿麵。但因為板子太小,所以小編學起了專業桿麵師傅的捲桿法,這詞兒是我自已發明的,應該是有專有名詞才對,所謂的捲桿法(如以下照片),就是將已經桿好的部份麵皮捲在桿麵棍兒上,一起桿其它的麵皮,一來可以減少桿麵的空間,二來可以更快速的把麵皮桿薄,一舉數得,但記得,因為麵團還是會沾黏在一起,所以要多灑點兒粉才行,讓麵團俐俐落落,桿到差不多的厚度,約莫0.4cm厚度,就算完成了。

接下來是切麵,把麵皮折二到三折,主要是要方便切(端看切麵的刀子有多長),但折間也要灑粉,不然刀切下去還是容易黏在一起,因為小編沒有切麵刀所以就用大菜刀來切麵,厚度部份也約是0.4cm,當然如果各位冰友想要吃細一些可以切的細一些,切完再將每一根麵條拉開,然後灑粉後讓麵條乾爽,就可以準備下鍋啦。

同樣的放上一大鍋的水,不要吝嗇多放些水,煮起來的麵會更好吃,因為小編在第一批的作法中已經發現了,水滾後加冷水的煮法,比不加冷水的麵條更Q,所以第二批麵條,小編就直接採用加水的方式來煮,同時,第二批的麵條,我把煮麵的時間縮短到6分鐘,時間一到先夾條麵從中間用筷子夾斷,看一下麵條橫剖面是否還有看到麵芯有白色的不熟痕跡,如果已經熟透到麵芯,則就趕快起鍋,不要再烹煮了,再煮下去就爛了,撈起的麵條趕快放在流水下沖洗,一直沖洗約1-2分鐘,然後小編最後會用冷開水再沖最後一次,因為未來如果要"冷食"就能直接沾冷麵沾醬來食用喔。

做好的麵條,小編先暫時放冷藏中備用,因為手中沒有冷麵沾醬的材料,所以在冰箱中翻出了凱撒醬,切了小黃瓜絲,與麵條與凱撒醬拌勻後就可以開始享用囉,實驗證實,第二批的麵條比第一批的麵條還Q許多,但是到底是"重複壓折桿製的程序"還是"水煮的時間拿捏"亦或是"醒麵的過程",讓麵條變Q的?小編真的很難分的清楚了,但是本次實驗的最終結論是,第二批的手工烏龍麵是比較有彈性的,也就是說,經過數的折桿再折再桿,會讓麵團更有嚼勁,加上適當的烹煮時間,就是整個烏龍麵想要Q彈的密訣,各位冰友是不是已經學到了呢,小編又成功的幫各位冰友找出了製作Q麵的捷徑,希望大家不要再走冤枉路囉,趕快拿起麵粉加水加鹽,開始來製作好吃Q彈的烏龍麵囉~

第一批製麵材料:
1.中筋麵粉150g
2.水70g
3.鹽1茶匙

第二批製麵材料:
1.中筋麵粉150g
2.水70g
3.鹽1茶匙

PS:本次的實驗可是花上小編一整天的時間,從八點鐘上市場買炒烏龍的材料到揉麵,到煮麵,到第二階段實驗,最後冷麵上桌,約莫10小時,真是不得不佩服我自已的精神。

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閒話家常VS難得的好媽媽日

話說自從開了佈落格之後,我們家的人都忙了起來,兒子準備升國三週六還是要上課,老公週日進修電腦課程,而我是把週日空出來好好來落實我的佈落格工項,好的來聊聊做飯~

做飯能有多難?其實真的不難,難得週日,今天相當充實,昨晚就想好今天的行程是手作烏龍麵,這次一樣是帶著"實驗"的心情想找出最Q的烏龍麵工序(請參閱"一種配方四種作法找出Q的密方"手作料理篇),上了一趟市場,早早就擠滿了人,心裏盤算著買什麼炒烏龍?買什麼做晚餐?買個小黃瓜做涼拌吧。

走進菜攤,小黃瓜用透明的盒子裝著,很少見,乾乾淨淨賣相極佳,瞄了一下價格,真是貴森森,約九條手掌長的小黃瓜要價60元(老闆在看板上原本寫著90畫掉後改60),我沒多想就拿了,才一拿起,一個穿"吊嘎阿"的男人朝我走來,原來是老闆大人,他說:我們這個小黃瓜最好是生吃,非常好吃喔,我想也沒想的回他說,我想要涼拌,老闆更大聲了,他說:小姐我們這個小黃瓜是有身份證的內,上面都有條碼,你回去掃掃看你就知道,我昨天還賣110塊,今天才賣那麼便宜耶(應該是昨天批貨還沒賣完,套一句小編媽常說的"貴勞"(台語:過了最新鮮的時期了)),老闆好似一直想說服一定要直接吃,不要再煮了,他不停的遊說我,我一度以為他會把小黃瓜收回去不賣我了?就在我付了菜錢後,老闆大人又補了一句,好啦,涼拌也可以啦,呷卡好ㄟ啦。然後我就默默的快步走開,心裏一直想著老闆的話,最後在餐桌上出現了小黃瓜佐凱撒醬(涼涼的吃,單吃確實有一股清甜)。

約莫一年前我在板橋花市買了二盆九層塔來種,但一直沒有太茂盛的感覺,或許是只有澆水,沒有施肥,所以葉子小小的,長的超慢的,不過絕對沒農藥,可以放心食用,今晚的第二道菜我想做的是"九層塔煎蛋",因為冰箱裏冰了好多我婆婆送的金黃雞蛋。第三道菜是迷迭香烤雞,一早在清理冰凍庫時發現了三包真空包裝的雞肉,也是我婆婆的愛心,他總是會拿一些新鮮食材給我做便當用,因為我們上市場的時間有限,他總是不時的想到就幫我們添東添西,我順手拿了包下來退冰,但心中一開始還沒有想做的方向,直到中午在炒烏龍時發現了一小瓶迷迭香料,這才有了想法,吃過飯後就先用鹽跟迷迭香料,把退冰的去骨雞腿肉先醃起來,到傍晚應該就能入味放烤箱烤了。

接著湯品的材料,在市場內走了一會兒,被蛤仔吸引了目光,但顏色怪怪的,就是說不上來,我走近了些,老闆娘馬上說,這是野生的蛤仔,不是很常有的,昨晚10點才從港口被送來市場賣,老闆把用三個超大的塑膠盆,浸滿了蛤仔,依大小大致分了一下,我心裏想到那湯品就是野生蛤仔清湯,我選了偏大的顆粒,買了二斤,一部份做炒一部份做湯。但野生的真的不便宜,不過煮過的肉確實不太會縮,大大的蛤仔肉,飽飽的,還不錯吃,殼略帶紫黑色,因為平常很少上市場的我,被老闆唬的一楞一楞的,沒多想的付了150大洋走人,臨走前老闆娘還叮嚀,煮時不需再放鹽,回去用鹽水浸泡就可以了,吃不完的將袋裏空氣擠出來放冷藏,可以保存一週沒問題,手裏接過找的錢,然後心裏又開始在盤算料理的方式。最後上桌的是炒野生蛤仔及蛤仔清湯。

手作烏龍麵花了小編幾乎一整天的時間,因為我試了二種揉製的工序,一直到傍晚才正式完成送入冰箱,望了下時間,就開始準備晚餐了,不然二位老爺快要叫餓了。煮飯其實最簡單也最有學問,因為白飯要煮的不軟爛,粒粒分明很難,我在一次日本的電視節目中學了幾招,第一招:白米量過後放入鍋內,第一次沖水時要先用可以喝的水喔,因為白米在長期乾燥的狀態下,一接觸到水會馬上吸收,所以第一次水洗建議用冷開水;第二招:煮飯時的水量,也是用量米的杯子來量,幾杯米就是加幾杯水,之前小編都會看著電子鍋內鍋的刻度來量,但後來發現,煮出來的米飯都太軟,沒有口感,自從看了日本煮飯達人的介紹後,履試不爽,真的~超Q的;第三招:用冰水,在洗完米後,準備量水加入白米時,請用冰水,如果沒有冰水也可以加部份冰塊來代替,但一樣也要注意是跟米等量的冰水喔;第四招:泡一下會更好,剛洗好的米不要馬上用電子鍋烹煮,一定要先靜置一下,約莫20分鐘,就可以按下開關煮飯囉~

一餐煮下來花的時間是吃飯時間的三倍長,收拾的時間更長,但健康確是沒能比的踏實,今天的小小遺憾是沒有準備到飯後水果,不然就更加完美了。
PS:晚餐我們也配上另一道主食,凱撒醬拌烏龍佐小黃瓜絲。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巧克力餅乾二種配方比比看那種比較脆~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了烤餅乾的調料中加入了玉米粉,心裏一直有疑惑,食譜上寫著會比較"酥脆",到底是不是真的啊?不如動手作作看吧~
準備好了材料,這就開始來烤餅乾囉,但是如果沒有對照組要怎麼知道到底是否真的加了玉米粉的餅乾會比較脆,所以心裏暗想著就一半一半吧,其實餅乾的食譜在網上很多人做,大致的配方及手法都很相近,但我總覺得少了點脆"。

首先將無鹽奶油放在室溫下軟化,接著打成軟泥狀,接著將砂糖分次加入攪拌,在糖與奶油充份混合均勻後,再把全蛋加入繼續攪拌,一直攪拌到調料呈現偏白色的液狀,就代表蛋黃及蛋白都已經跟調料充份混合了。接著將90g的低筋麵粉跟可可粉一起過篩後加入混合液中,再次攪拌,慢慢的整個調料會變成巧克力色的膏狀,為了能做對照組,所以做到這兒,我將餅乾材料分成等量的二鍋,一鍋加入20g的玉米粉,另一鍋加入20g的低筋麵粉,各自攪拌均勻成團,接著將麵團以膠膜包裹起來,因為麵團太軟,如果直接以手塑型很容易沾黏,所以隔著膠膜將麵團分別塑成長方型及三角型,接著送入冷凍庫冰上30分鐘,就可以取出切片開始烤囉。






說到烤,一直是小編很傷腦筋的工項,因為目前小編家並沒有大烤箱的配置,只能用小烤箱來烤製餅乾,小烤箱最主要的問題是無法控制溫度,長時間烘烤很容易讓食材表面焦黑,但食材確還沒熟,成品的品質很難掌控,想著想著,還是得烤~
在日前的小烤箱烤蛋糕食譜中有提到也親身試驗過,在烘烤時用鋁箔蓋在食材上,可以隔絕上方電熱管的熱度對食材的過度烘烤。為了能明顯區分不同的餅乾配料,我將餅乾以不同塑型做區分,三角型是加玉米粉的配方,長方型則是加入麵粉的配方。


烤製的過程很簡單,從冷凍庫將餅乾配方取出,冰過的食材會變硬,取下膠膜切成0.5~0.8cm的厚度,排在烤盤上,先烤6分鐘,接著將餅乾翻面,烘烤的全程都要以鋁箔覆蓋,再烤上6分鐘,接著再將餅乾翻面再烤個3~4分鐘,再翻面,因為小烤箱的熱度一到,電熱管會暫時關閉,所以受熱會中斷,所以最後的3~4分鐘需要觀察烘烤的情況,再決定要再烤多久,如果餅乾的二面都呈現烤乾的狀態,開始瀰漫烤餅乾的香味那就代表烤製完成了,立馬取出餅乾,接著放涼,剛烤好的餅乾其實並不是"最好吃"的狀態,請注意,需要把餅乾放涼才能吃出餅乾真正的口感,小編因為急著知道那一種配方的餅乾比較酥脆,所以在餅乾還沒涼時就試了口感,當下二種配方沒有很大的差異,真的,因為剛烤出來的餅乾偏軟,尚無法表現出酥脆的口感,所以小編再次提醒各位冰友,放涼再享用喔。


餅乾放涼後就是試吃的時間囉,經過幾個家人的試吃大家一致認同,添加了玉米粉的餅乾是比較酥脆的,沒有添加玉米粉的餅乾偏硬,但很有嚼感,如果喜歡扎實口感的冰友應該會喜歡這樣的配方,但小朋友及老人家們小編建議酥脆的配方比較好食喔,好的,今天的巧克力餅乾實驗烹調到此結束囉,希望各位冰友可以不用走冤枉路,直接製作酥脆配方的巧克力餅乾囉。另外還要在提醒一下,餅乾要儘量密封儘早吃完,不要放太久喔。

最後,還是要跟大家詳列一下本次食譜的配合用料:
1.無鹽奶油60g
2.細砂糖60g,此一配方的甜度約是小編的10分甜,如果不愛太甜的冰友可以減量至40g
3.低筋麵粉90g
4.可可粉20g

5.玉米粉20g
6.低筋麵粉20g
(註:第5.6項的配方是為了試驗不同配方的酥脆度,如果是直接選擇酥脆餅乾的冰友,只要在配方上選用5.玉米粉就可以囉,但在用量上加到40g,第6項就不用加囉,但別忘了過篩後放入調料喔。)

7.雞蛋1
好了,又是囉囉嗦嗦的一篇食譜,還是請各位冰友務必耐心的看完,才能夠一次就成功喔。


PS:在烤製時各位冰友如果一直在查看烤箱內餅乾材料變化,會發現,剛開始烤時前二分鐘您可能會發現,餅乾材料表現會溼溼的,然後慢慢變乾,翻面後,餅乾另一面會有像氣孔似的小洞,但不用緊張,雖然小編一度認為它會融化,其實是多想了,因為第一次用小烤箱烤,小編超擔心的,所以一直盯著烤箱內的變化,其實還蠻有趣的。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開箱文—怎麼可能?不用裝電池的手機相片列印機Printoss

剛拿到手,粉藍色的盒裝,超有質感滴,果然是Made in Japan的品質,小編今天要開箱的這台好東西是一位超級好友從日本帶回來的,為了好好報答這位冰友,我得趕緊寫出一篇精彩的開箱文才不會辜負他的小禮物。

小小的盒子,拿起來很有份量,側邊做了特殊的斜角,帶出了這個產品的三種顏色選擇-粉紅、粉藍、黑,因為是日本原裝,所以盒面滿滿的日文及圖示,就算還沒拆封,其實就大致能推敲出使用方式了。不同顏色的產品也會用不同顏色的外盒來包裝,從外盒就知道這是很用心的產品設計。
這台手機相片列印機號稱是不用放電池的,而且在手機拍攝後就立馬可以印出來,所以也有人管他叫”拍立得”,趕快讓我們來拆封體驗一下,到底有多…神奇。




OK用刀片小小翼翼的將封口的膠帶割開,因為小編希望能保持外盒的完整,拿出盒內的產品,盒內的配置很簡單,一台相片列印機,一張說明書及一張注意事項說明,再來就是一個卡在盒內防止產品晃動的紙撐,全部抽出後就可以看到產品全貌,小編這次收到的是粉藍色的外殼,雖然是塑膠的材質,但外觀及觸感一樣很完美,整張說明書對小編來說就像看天書一樣,一個字也不懂,小編僅憑藉著圖像就把它組裝起來了,你看看,日本人做事多認真,多有條理。



這個設備操作很簡單,先將正面的二塊支撐板向上翻開,翻開後會看到一個類似鏡頭的結構,上方有一塊白色板子,其與鏡頭底座,是以上下板互相交疊的方式,把板子卡住收納在內部,接著將上方的那塊白色的架子取下,然後放在二塊支撐板上,放的時候請小心方向,安裝上去後,就算是完成了安裝步驟了。



其實在安裝前還有個步驟,那就是底片的安裝,這個相機是有專屬的底片的喔,不是一般的底片,需買的是拍立得型式的,其尺寸也要特別注意,基本上在拍賣網站上,打”printoss 底片”就可以搜到很多便宜的底片,小編買的是富士的拍立得底片,因為它是每十張為一盒,每盒是不能拆開的,裝進去後就是拍完才能做更換,小編買了20張(二盒),約356元台幣,還算便宜。
打開底片的包裝,他是黑色一盒一盒的,從外表看不到底片的長相,安裝時,他也有很貼心的防呆設計,所以絕不會裝錯,請各位冰友放心,安裝完成後,要先捲一次,也就是把底盒片的上隔版轉出來,才可以開始列印出喔。底片安裝側還有一個數字框,出現的則是剩下的底片數喔。





當底片裝好一切就序,就可以開始列印,But列印前有幾個小動作,要請各位冰友先做好設定:
1.請先將手機的鎖定時間先關閉(所謂鎖定時間指的是如多久沒有使用手機,則自動將畫面關閉) 不然在列印時,突然畫面一片黑就好笑了
2.將螢幕的亮度調到最亮(小編試過,印出來的效果比較好)
3.將手機的自動轉向功能關閉(避免手機畫面調整後又突然轉向,改變了原本要列印的畫面內容)
4.暫時關閉會發生干擾的通訊軟體(maybe開飛航模式),不然本來好好的照片,突然彈出個line訊息很煞風景滳
5.先將手機保護套取下(因為在固定"白色的列印取像框"時,會無法完全黏貼至手機面(會被保護套卡住),則會造成影像畫面跑掉,或歪斜等問題)


再來是選照片啦,因為列印機的列印取像尺寸是有限的,如果你在手機上看到的不一定是列印出來的成果,你必須先將白色的列印取像框,套放在手機上,找出最佳的取像畫面,然後把"白色的列印取像框"輕壓一下,讓他黏貼在你手機的鏡面上(取像框有二個黏貼的邊條,使用前要先撕下透明的模,才能使用),但不用擔心,這是可以重複使用的,不然擔心一次性的問題,同時在取下時也不會有太黏無法取下的問題。

在鏡頭旁有一小塊反光金屬,主要是讓各位冰友們,可以反射手機的畫面確認未來拍出的影像位置及內容,但因為實在是板面太小,看的很辛苦,小編剛開始一時腦殘,一直要從那個反射影像中調整列印的畫面,看是否正確或有無歪斜,其實只要把"白色的列印取像框"拿下來貼在手機面再翻過去就好啦,何必辛苦的在那兒對…準呢?

至於在選取照片時可就要特別小心喔,儘量不要選擇太滿板的相片,否則會有二旁被切掉的問題,基本上,記住一個原則,"白色的列印取像框"框出什麼,就列印出什麼,把握這個原則就對了。
"白色的列印取像框"都放妥後,再把手機連同取像框架,放回列印機上方,就可以開始列印囉,列印的方式也非常的簡單,只要直接找到機器側邊的一個"shoter"按鈕,然後一指按下(請注意它會很快回彈,讓使用者以為沒有按成功,會想再按一次),這時要注意,其實它已經成功的列印在相紙上了,如果重複安則會產生二個影的狀況,相片就算列印失敗囉,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按完shoter鍵後,不用等,直接就把手機拿下,因為取像已經完成了,這個過程不用等待時間,在按下的瞬間就完成囉。(小編第一次列印還傻傻以為要等待很長時間)

接下來是將相片轉出來,在機器的側邊有一個旋轉的按鈕,是要將照片輸出的裝置,因為沒有用電,所以一切手動,第一次轉會怕怕的,其實不用太緊張,只要勇敢給他轉下去,相片會從左側出口將照片轉出來,約要轉個七八圈,最到最後一圈時,會有一個比較緊的一圈,這就代表,照片已經全部轉出相機了,第一次轉出照片,小編緊張了一下,因為照片怎麼會"全黑",其實不是,因為照片的背面朝上喔,當照片全部轉出後,翻面即可看到影像囉,但影像的呈現也是緩慢的浮現,越來越清楚,說明書上寫約等待90秒就大功告成囉。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人多就一定等於好吃-二男小家料理

幾次騎車經過中和中山路,都會看到門外擠滿了客人的一家小店,一開始沒有太注意,只是經過,後來聽老爸說他們去嚐鮮過,評價是便宜又新鮮(達人推薦註1),讓我對這家店產生了濃濃了興趣,再加上店名的特殊,讓我更加難忘,對~就是"二男"日本料理店。

星期六到店時已經是接近下午1:00了,門口依舊是排隊的人潮,在我們排隊期間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許多,到店後我們先跟門口的店員做了登記就開始等待,門口店家貼心的提供了座椅及風扇,讓來客可以舒適的等待,門口二側柱子上貼了幾張的標示,提醒來客的停車不要違規不要影響到左右鄰居店家的營業全員到齊後才能入場等等,只見門開開關關,人進進出出,等了約莫半小時有,店員走向我們詢問我們的登記,拿了菜單,讓我們先做點餐,菜單的內容滿滿一張,從生魚片到握壽司,從海鮮丼飯到手捲,琳瑯滿目,瞄了一下價位,還算親民,不一會兒,店員再次走向我們,檢視了我們的點餐,他詢問我們是否要吃烤鮮魚或生蠔等食材,並提醒我們點餐的內容有點少,我們客氣的婉拒了,因為才剛用過早餐,只想來嚐嚐鮮撰寫佈落格貼文,把優質的店家推薦給各位冰友。



隨後我們被帶入店內,安排了吧台的座位,走進店內觀察了一下,店家只有一個樓層,門口進來左側是一個收銀台,右側是一小排靠牆的單面座位,接著是一個料理海鮮餐點的吧台,吧台前方繞了ㄇ字型的座單向座位,延著收銀台往後走,後方是四張的四人桌,再往後去就是廚房區了,店內小小的空間,確做了100%的完全利用,絲毫沒有一處的浪費,料理吧台是日本料理店的標配,都是料理生食為主,穿著白色整齊廚師裝的四個師傅,戴著新式的口罩,細心的幫客人準備著料理,專心有序,收銀台內應該是老闆娘,外側是登記及叫號的服務人員,窄窄的走道上約莫站了34個身穿二男白色上衣的送餐收碗碟的服務人員,他們手腳俐落的清理桌面,送上點餐,站在吧台內的還一台唯二沒有穿制服的男生,我猜就是老闆了,他負責打飯到碗裏,再讓師傅把生魚片及食材鋪放在丼飯上,同時也要協助處理生鮮蝦食材,後方廚房應還有34名的工作人員負責處理熟食的部份。


工作的分配算是妥善,且快速,因為他們要求的是翻桌率,店內乾乾淨淨,因為坐在吧台的關係,所以不時看到四位吧台的師傅一直在清洗料理台用的抹布,保持台面的潔淨,真是非常的難得,終於我們的餐點被送上來了,送餐時服務人員會跟客戶說明料理的名稱及提醒手捲快速享用等叮嚀。

因為是嚐鮮,所以生魚片是一定要的啦,生魚片的切片很厚實,一副不怕客人吃的感覺,八贯握壽司,上面鋪放的食材遠遠大過於下方的飯團,讓客戶幾乎忘了飯的存在,基本上小編是分二口才能完食,食物的擺盤都很完美,讓味覺在還沒入口前就加了5分,生魚片的魚肉看起來明亮,吃起來些微Q彈,不軟爛,挺挺的座落在盤上一看就是新鮮,20元的鮮魚味噌湯最是超值,有魚塊蝦頭及豆腐,湯品很精緻好喝,桌上也擺放了熱茶,客戶自行取用,手捲部份用料實在,小編點的蔥鮪手捲,鮪魚碎肉足足塞滿了半個手捲,絕對沒有一絲空虛,餐點總評來說,用料很用心很大方,沒有重口味的問題,今天沒有體驗丼飯的精彩及炙烤的美味,也讓小編留下了再次造訪的最佳理由。


整體來說,候餐時間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客戶實在太多),但絕對值得,餐點很俐落美味,送餐上菜速度還算得體,小編今天點的餐點,幾乎是一道食完接著一道,不會有擺滿一整桌的廉價感,而是安排得體的精緻感,結帳時更是沒有負擔,這一餐只花了小編不到一千塊錢,算是相當親民的價格呦。小編觀察了用餐的人客,年輕人占了六七成,除了家庭聚餐偶見的年長者外,幾乎都是20~40年齡區間的饕客,真是難得的景象。

店名是:二男小家料理
找路看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三段36
打打電話:02-8227-5280
什麼時候開:每週一及每個月的最後一週的週二為公休日,饕客請注意,看準時間來,每日11:3017:00會排隊帶位入場,開店後則是登記候位,最後加點時間是14:0021:00,再晚店家就要打洋囉!

1:因為小編的老爸是熱愛海洋的船長,我們總是能吃到離海不到24小時的漁貨,絕對新鮮,所以如果都讚許有加那代表就有一定的水準喔。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20180219沖繩自駕過年大冒險之快樂返航

經歷了前一晚的折磨,喔~不,是前一晚的驚險刺激,大家幾乎都累爆了,隔日大家已經不管行程了,就是睡到自然醒啦,因為今天就要回家了,早晨一起床大家又是各自張羅早餐,因為在日據常看到"炒麵麵包",所以我們也來嚐鮮一下,但...真的沒有很好吃,炒麵很軟很鹹,大概是因為來自於便利店吧,大家把前幾天買的吃吃喝喝在早餐都消化一空,因為我們今天要回程了,這些都是沒法帶上飛機滴,大伴兒把行李在再次堆上車子,今天換了新的車手,接替了堂哥的位置~他可是本次團員中最資深,車齡已有五十年的~老爹,他不停的說,這"修跨代誌"(台語:小事一件)。

好吧,來聊聊在沖縄自駕的好玩兒,因為在台灣都是左駕,所以幾乎沒有人有右駕的經驗,導遊偉哥除外(因為他住香港),其實這裏的人都很守規矩,大家開車都慢慢的,遇到班馬線,都是遠遠的就踩剎車,趣有禮貌的,所以想來沖縄自駕的冰友,請放心,只要您在出國前帶著你的未過前駕照到監理所辦理"日文譯本"就可以了,五分鐘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因為駕照過期則需要先換駕照再做辦理,別忘了帶相片及身份證喔,如果代辦也是要有身份證明文件喔。在這裏開車,因為我們是跟著偉哥的後面走,所以他怎麼開我們怎麼跟,不會太複雜,但開上個半個小時,就已經漸漸能習慣這種顛倒的feel。來說說大堂哥吧,他開車是由我坐一旁導航,因為路不熟,我需要拿著手機讓他看路線(本次旅程我們是用台灣手機Google map導航,因為有些地點是只要輸入簡單的"漢字"都可以找到的也,太酷了,反而是車上的日文導航我們都沒有開啟過),且一直在旁邊提醒他,不要一直偏左,快回到正道,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大陸開車久了,他總是會開在二個車道的中間,我問他為什麼,他回我說因為大陸都這麼開,喔,真是厲害~在沖縄幾乎是聽不到喇叭聲的,而在大陸則是滿街喇叭聲直到半夜,所以大堂哥很不習慣。

偉哥大人就不用說了,完全熟練完全守規矩,至於我呢,我也體驗了一下,畢竟我也是去換了駕照的人嗎,其實在坐上車時已經就習慣了右駕,只要跟著前車開,慢慢的就可以開的很好,倒是一旁的大堂哥一直干擾我,害我緊張到不行,我雖然只開了古宇利橋的這段路,但是體驗了右駕的感覺,也算是難得的經驗吧。再說最資深的車手,老爹,不饋是五十年的開車經驗,基本上好的沒話說。另外最好玩的事兒,因為旅程中我們會走高速時,但因為我們沒有辦理自動扣款的機制(像台灣ETC一樣,自動計算公里扣款),所以我們都是上高速先抽票,一開始大家都會對不太準,不是停太遠就是太過頭,好好笑,下高速時,他們也是人工收費,但怕後面人等太久會叭我們,一車的人都會趕在還沒到收費站前趕快湊零錢,每次都很慌亂,超好笑的,但其實這一趟走下來經過十來二十次,都沒有人鳴喇叭催促我們快一點的,你說是不是一個很良善的國家呢?

出發,我們今天去萬里城,喔~不是萬里長城喔,這個古城粉大,要完整走上一圈好好考古,可能要花上個一整天,小編呢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快達成目標,而且每個景點都能樣樣走到,我在售票發現了這個—對~就是集章遊戲,我替每一位團圓都拿了一張,大家為了找下一個蓋章處,都拚命的往前衝,這效果真的太好了,除了加速大家緩慢的步伐,同時也把每個重要的點都走上一次,真的太好啦,最後還會有小小紀念品,你說厲不厲害,這個城裏需要買票,甚至有些部份需要脫鞋才能進入,延途種了一片片美麗的花圃,是一個很好拍的景點。在大家全心協力下,我們終於收集了全張的景點章,大家就興衝衝的去換贈品囉,因為這一折騰已經半天去了,我們最後選擇在園區內用餐,然後再去逛電器大賣場,而這也是我們此趟旅遊最........重要的行程,至於為什麼重要,讓我們看下去~
















日本的電器賣場好多東西喔,看了讓人好想通通帶回家,兒子也一直流連在任天堂新主機區遲遲不肯走,真是太誘惑人了,到了賣場,老爸拉著小舅找了店員問了他的目標,就直往前衝,因為他此趟來是要搬回台免治馬桶座,這可是他比價比了好一陣子的成果,我們也不得不配服他的勇氣,因為買回去又是一場自已組裝的辛苦歷程,不過他甘之如飴,沒多說,哇真是壯觀,一整片牆掛買了免治馬桶座,他看了看選了說,刷卡結了帳,他本次旅程的目標終於達成了,終於可以放心回家去囉,我爸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因為他什麼都親力親為,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其它他已經裝好三個月了,除了換馬桶座,也把老舊的馬桶一起打掉重新換上新的,加上弄水泥弄磁磚,配電買變壓器,整整搞了他二天,剛做好的那幾天只要有人回去就是一陣操作教學,真是令人敬佩!




好的回到行程,從電器賣場出來後,我們再次回到國際通,因為昨晚實在狀況太多,大家都還沒買齊"喔咪呀給",所以我們在上飛機前又爭取了一些時間,再次去國際通繞繞,集合時間一到,我們就往機場出發,喔不,是往還車點出發,到了租車公司,放下行李,我們再次搭上接駁車,往機場去,我們回程坐的仍然是廉航—虎航,只見報到台前擠滿了人,看來大家都是要返回美麗的家囉!

時間過的很快,四天一眨眼就過,完全沒有一點猶豫,真的希望時間能停在沖縄的這四天,一直玩下去,這次的旅程是很充實也很快樂的,明天過年我們又該何去何從?我們開始期待,讓我們明年見囉!

50 歲前的挑戰~ 番外篇

小編呢也小小的整理一些資料,讓有看我網誌的冰友可以好好的享用一下,如果之後有想要去日本自由行的冰友,也可以參考參考: 1.住宿比較:主要整理了小編這八日住宿的各項資訊~ 2.自由行9日精簡行程~     精彩行程分享 ~ 3.JP PSSS到底可以省下多少錢? 本次自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