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為2018年做個收納的總結~我把塑膠袋變整齊了

自上一篇的肥皂強迫症後,我發現我一定要再補上一篇"我把塑膠袋變整齊了",這才能把我心裏的一絲絲的零亂思緒變的整齊沒有遺憾,這一篇我想發已經佷久了,但一直沒有落實的想要怎麼寫,才能找到方向,找到寫的重點,終於到了2018年末,我終於定下心來把這篇收納文章寫下來,做個今年的總結,讓明年的生活可以更加有規律,有細節。
很多人家裏都一定這樣的一個角落,一個桶子or一個大袋子積滿了各式各樣的塑膠袋,而這些塑膠袋都是大家想要重複利用的心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不管是裝垃圾還是回收物,那怕是收廚餘也都是再利用的方式。但大家最快的整理方式通常是打個結,把澎鬆的袋子壓縮到一定的大小,未來在取出使用時,就只要把結打開就可以快速展開來使用囉,但生活中累積塑膠袋的速度遠遠大過於使用回收塑膠袋的速度,太可怕了,還記得前幾年還整理好多的塑膠袋直接丟棄,因為實在太多太多。

也不知道是何時,何處得到了這個折疊收納塑膠袋的好方法,網上應該不少人都寫了文,我只是順水推舟罷了,想要把心裏的想法寫出來,這樣的作法一來可以減少塑膠袋收納的空間,二來可以快速的分辨塑膠袋的大小,取用上也會比較方便,何時該用大何時該拿小,依不同的需求來利用,才是王道,而不是把打結的塑膠袋展開後再來後悔,拿的過大或太小,現在就讓小編整理一個我自已的道理,不管實不實用,小編就是這樣分類的喔~

先講折法吧,其實很簡單,將塑膠袋整好攤平,接著依垂直方向做對折(參閱圖片會比較清楚),壓好後再對折一次,不管大小都是折二次,不要因為大就對折較多次,因為這樣未來會無法區別塑膠袋的尺寸,取用上會混淆。

接下來是由下往上採三角形的方式向上折(參閱圖片會比較清楚),不停的向上翻折,折的次數跟塑膠袋的長度有關,一直折到最頂端,接著就把剩下多餘的部份折入三角型的縫隙間(參閱圖片會比較清楚),這個步驟要塞到緊,因為如果沒有全完塞緊,塑膠袋會散開,那就不好了呦,另一個重點是,折的時候要翻到像A的這個面再開始折,而不是像B的這面,這樣折出來的三角形會比較整齊一些,未來不會卡在長短邊的折面上(參閱圖片會比較清楚)。


折好後,我們將所有的三角形分成二堆,一種是大的袋子類,一種是小的袋子類,其主要的分別是以三角形的斜長邊的長度來判斷,通常我以9~10cm為基準來分,大於9~10cm的分類為大塑膠袋類,小於9~10cm的分類為小塑膠袋類,小的小編通常拿來裝廚餘或當成廁所的垃圾袋,大的通常是用來做大垃圾桶的垃圾袋,或當成購物袋,尤其是比較厚材質的袋子EX:大賣場的袋子,亦像服飾店或紀念品店等等所提供的那種,我想各位冰友應該不難區別才是。

我們簡單的量測了幾個樣品,提供大家參考,仔細想一下應該能找出端倪,另在搭配幾個重點,同樣大小的三角形如果折的次數越多越厚,則代表袋子越長,寬度應是差不多的。雖然我一直想去探索到底塑膠袋是否有一定的長寬比例?或一定尺寸規定,但想了很久,我想應該不會有,因為許多商店會依他們的產品去訂製所需的塑膠袋,即便有也應該是像常見的紅白條塑膠袋那種,至於顏色呢?是否有一定的搭配或規則,也都待我去一一的尋找答案,我想應該有很多冰友都沒有想去了解這一塊吧,大概有做生意的冰友可能會略知一二,好的,今天不說太多,只希望能把小編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找出真正縮小空間的塑膠袋收納法,希望本篇發佈後大家都能喜歡,祝大家新年快樂囉,咱們2019年Blogger再見囉~

應小姨要求來個下午茶點心"司康Scone"吧~手作司康第一回合

對司康Scone的印象在停留在我們家帥哥(小編弟)買的那家好吃司康Scone,那個東西超可怕的,會讓人一口接一口的,他們還有出特別的抹醬,令人難忘,經確認後知道,店名叫smit & shu ,小編因為年紀大了腦子不好使了~怎麼也想不起來,只好求救教授大人。
PS:"可怕"是因為後來在手作過程中才發現奶油的量用的真多,難怪這麼香啊~

司康的重點再看過網上的食譜後,大約掌握到幾分,重點在於材料量秤要放冷藏,扮溼料時要手腳快,不要讓麵粉出筋,再來就是耐心跟長時間準備工作了。第一次的試作,其實不能算成功,因為司康沒有長高,沒有由側邊裂開,目前還在找原因找訣竅,待小編再試一次應會更好。

首先將所有材料都量秤好後,放入冷藏中冰上個三十分鐘,(小編因為到處奔波,一直搞到下午才開始做,算算大約冰了四五小時有吧,所以推測是失敗的第一個原因)。首先先把低筯麵粉加入泡打粉過篩二次,讓粉的顆粒都變細變小。由冷藏取奶油,切成小丁,這個部份請注意,切的越小越好喔,因為等下攪拌會更輕鬆,時間更短喔。


接著把過篩的粉類放入大盆中,因為等一下要用塑膠刮板做操作,所以盆子要大一些喔,等下才不會卡住,加入糖及塩,放入切丁的奶油(最好不要使用剛由冷凍拿出來的凍奶油,因為太硬不好切不好操作),接著用塑膠刮板以切拌的方式將所有材料拌均勻,這個步驟很費時,因為奶油是塊狀,其它材料是粉狀,所以要一邊把奶油切成小塊再拌在粉中,不停的重覆這樣的動作,小編約花了15分鐘才完成(小編認為第二個失敗的原因:攪拌還沒有太均勻,應花更久的時間才是),因為要混合到沒有看到奶油小丁才行喔,整個材料要呈現大顆料的粉狀,這個很難理解吧,網上的食譜是寫到用食物攪拌機會更快些,但可憐小編只能一步一腳印自已慢慢切緩緩拌。


接著就可以加入一個鷄蛋及牛奶了,(小編認為第三個失敗的原因是牛奶量太多,因為整個麵團太溼完全黏手),加入液狀的材料後,只能用手拌"30秒鐘"就要成團,這怎麼可能啊~小編謹記網上許多失敗案例,都提到不能拌太久,不然會出筋,不能揉不能搓呦,只是混合所有材料成團就對了。
PS:下次試做應把牛奶減半(有些食譜中是加入優格,所以不會那麼溼呦,所以牛奶應在減量20g,而且跟蛋的大小也有關,蛋太顆可能要再減個10g,下次小編一定試出雞蛋及牛奶的量,再跟大家說~)

接著把麵團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冷藏中,再冰30~60分鐘,(小編認為第四個失敗的原因:因同場加映"花生湯手作"所以手忙腳亂,再加上正值吃晚餐時間,冷藏了約莫2小時)取出麵團,在操作平面灑上手粉(低筋麵粉),再把麵團表面也灑上一些,把麵團桿開,桿成長方型,把左右二側的麵團往內折,再次桿成長方型,再把二側的麵團向內折,最後第三次再桿開內折,共計折三次,接著就可以桿成2.5CM厚的麵團,用圓型模型或小杯子壓出一個個小圓型麵團餅。(在此我們有小幫手的協助,速度變的更快.....了呢~(反話))
這次的材料量約莫可以做9個司康的量(其實是看模的大小而異啦)。


接著預熱烤箱200度,把圓型麵團餅放上烤盤上,別忘了底部先鋪上烘培紙,避免沾黏喔,(小編認為第五個失敗原因:排的太密,麵團沒有伸展空間,受熱不易均勻,由其是麵團的四週),都是小編爸啦,說什麼一次排進去OK沒問題,誰知受熱後整個餅都脹大,所有的司康都"黏黏奏會"所以四週不易受熱,也不容易熟透,實在傷腦筋啊。

在司康的麵團上抹上牛奶液,再放入烤箱中,200度上下火烤約烤15分鐘,但小編認為不夠熟透,所以又加烤了10分鐘左右,但表面的金黃色是有的,如果再烤久就會開始焦囉,要小心~小編一直盯在旁看烤時的麵團變化,只見它一直脹大但沒有長高,有點小失望,中間也翻蓋看了幾次,(編認為第六個失敗原因:翻蓋時可能溫度一直跑掉也是失敗的原因為一吧)。


烤好後,取出麵團,從中間剝開,發現裏面的麵團還有些溼潤狀,好似沒熟,有點擔心,但最後發現,做好其實是不能馬上吃的啦,要等冷了,否則裏面會有溼溼的感覺,讓人誤會是沒有熟透喔,所以,最好是放涼後隔日吃,才能真正吃到司康的味道(烤好當下小編有試吃,真的不好吃),希望各位冰友也能來做做看。小編隔日早餐吃時,把司康剝開再烤一下(記得噴點水),取出後抹上草莓果醬,真是美味啊~



小編應會做第二回合,希望能做出賣相較佳的美味下午茶點心~司康!!

材料有那些:
1.低筯麵粉200g
2.泡打粉2茶匙
3.無鹽奶油50g
4.鹽2g
5.細砂糖30g
6.雞蛋1顆
7.牛奶70g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想煮"花生湯"但買不到生花生是怎樣~手作料理花生湯

連假的第二天仍是要蝦忙一下,一早先把"司康Scone"的材料都先量秤好,希望能在下午慢慢手作,誰知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在回娘家的路上,老公下達了花生湯的指令,希望能在冷冷的冬夜吃上一碗暖暖花生湯加油條,這個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可是讓小編奔波了好一會兒呢。

想想煮花生湯其實沒有太困難,不過就是花生與糖水的組合嗎,但花生難買這才是重點,從娘家走到臨近市場的一家傳統雜貨店,我問老闆要買煮花生湯的生花生,老闆回覆我說,我們沒有那種剝皮的生花生,我們這種很難剝皮的,不是你要的那種,我望了一下外面貨架上,確實是一大盆帶皮咖啡色的花生亮在那裏,我沒有多想往下走去,再遇到一家市場的店家,店家門口是一位年輕的小姐正專心的把豬肉切成規則的一角一角,我再次上前詢問"請問有賣去皮的花生嗎?",她說我們是帶皮的花生喔,一包85塊錢,如果要去皮就是煮過再把皮剝掉,我沒多想,一直想著,應該坊間有去皮的花生可以買吧?再找找,接著是走向大潤發,找到了五榖豆類的專區,視線掃了一次,居然沒有花生,天啊~再走向冷藏區,完全放棄,想找那種煮好的真空包花生,回去自已加水即速成花生湯,但居然也沒有,是怎樣~這年頭大家都不自已在家煮花生湯的嗎?

走出大潤發想起娘家旁還有全聯,於是再次走向最後一個希望,同樣的走向豆類區再走向冷藏區,還是二頭空,走出店家,失望到極點,但...總有些不甘心,最後走回第二個店家買了一斤的帶皮生花生,買花生時巧遇老闆娘,老闆娘很仔細的跟我說,要先把花生煮過,把花生皮的紅色水煮出來,煮上一會兒,花生會脹大,就比較好脫皮了,但煮多久他也沒有把握,所以就是邊煮邊試啦。老闆娘說,因為外面店家都是加藥的啦,所以很快煮爛,一般的人自已在家"滾艾滾金固",老闆娘人真的不錯,超耐心的,最後拎了包花生滿意的回家去了。

回到家,將花生用水沖洗了一下,放入鍋中,開始煮,中小火開煮,一滾就先來試一下,這時是完全無法剝的,因為皮還黏的很緊,繼續再煮,約莫十來分,小編再次撈一顆試剝,水份已經慢慢煮進皮跟花生肉的中間,所以變的好剝一些,但花生還沒有脹大的現象,繼續再煮,最後得到的最佳時間是40分鐘囉,小編一路煮一路試,找到了時間,未來各位冰友在煮花生湯時就可以省掉試的時間囉~

沖過冷水,開始最麻煩的一道作業,就是手剝花生皮,還好人多,一人剝一點兒,很快的就完成了,我還請了剝皮小工,100顆100元,小工剝的最認真了,但...小工Sometime會留下一點皮沒剝乾淨或東摸西摸後繼續剝,所以...

全部剝畢後,用水再沖乾淨,把皮屑都沖掉,最後放入壓力鍋中,水量部份約莫是淹過花生後再高個四五公分高就可以了,照小編媽的講法是要讓花生有活動的空間,因為在滾煮時花生會隨湯汁翻滾,所以小編媽的經驗法則是用湯匙攪動後,看花生的活躍狀態再決定水量,這法則小編真的很難體會,好難~

壓力鍋的滾煮時間,約是滾後30分鐘就可以煮的"綿密軟爛"囉,煮到30分鐘後,要再悶15分鐘,然後再做洩壓的動作,最後再開蓋,各位冰友在家有壓力鍋的,應該都知道使用步驟,小編就不再多嘴囉,重點是~壓力鍋的使用要非常小心喔,小編在年輕時就曾試著要煮花生湯,再次發生小編繼甜甜圈油爆事件後,另一齣悲劇。

約莫小學吧,小編試著煮花生湯,但因為偷用小編媽的壓力鍋,之前完全沒有用過,所以一煮滾後,壓力鍋會有"起..起..起.."的噴氣聲,小編還小傻傻以為是漏氣了,所以用抹布把氣孔塞住,誰知壓力鍋壓力太大,就爆開了,還好人都沒在廚房,壓力鍋的壓力之大,粉恐佈滴,這一爆,把窗子玻璃炸破了,把燈炸爛了,整個廚房的牆面都是花生湯及花生碎屑,哇~這可是清到歪腰,印象就停留到這裏,只記得後來小編媽就有了"新"的壓力鍋~

回到主題,花生湯煮爛後,就可以依個人的喜好加入糖再煮滾就可以囉,小編媽家因為只有紅糖,但又怕湯變成紅色,賣相不佳,所以改加冰糖,約是二個大湯匙(家裏煮湯時會用的大湯匙),因為小編媽手腳實在太快所以來不及秤重,所以只能用概說的,基本上沒有一定啦,喜歡多甜加多甜,沒有一定啦。

這花生湯加什麼最對味呢?應該只有油條才能算是絕配吧,後來我跟我ㄤ走了趟"永和豆漿"買了每根要價20元的油條(永和中正橋頭的知名豆漿店果然名不虛傳的...貴,這次的手作花生湯的材料費才85塊錢,但油條卻買了120塊錢,是不是有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終於到了享受成果的時候了,熱熱的甜湯,溫暖了全家人的心。每個試吃員都是按100個讚來形容,真的太值得了。

好的,來看材料:
1.生的帶皮花生600g
2.冰糖或白砂糖2大湯匙(煮湯會用的那種大湯勺),切記別用紅砂糖喔,不然湯會呈現棕色,就不像花生湯囉~

PS:不要再執意要找到剝皮的生花生仁囉,DIY吧~請大家再回頭仔細看小編的文章囉~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佛心來著~我找到大筒圍的女長靴了

因為小編是傳說中的"蘿蔔腿"女孩,所以其實找大筒圍的靴子好長一段時間了,之前也有過經驗是因為要配合大筒圍,所以把鞋的尺寸都放大了二到三個尺碼,所以穿起來"啷啷"的,前幾年在一家鞋店找到了一款側邊是綁帶子的長靴,小編超高興的,因為這款鞋可以隨著小腿圍的大小做調整,如果小腿胖胖的冰友也可以穿喔,但鞋底的尺寸上還是大一些,沒有完全合腳的舒適感,因為難得找到所以小編就覺得特別珍貴,小編其實不太敢在網上買,因為沒有試穿沒有看到實體,怕誤踩地雷,所以小心翼翼的穿著上一雙靴,期間有換過鞋跟,有黏過縫過小小的裂痕,也穿了幾年有囉,因為長靴的價位真的是不便宜,更別說是難得找到合小腿圍的商品,小編就撐著撐著的穿囉~ 


 這幾年小編的減肥小有所成,那雙長靴的帶子已經束到最緊了,開始有"啷啷"的感覺,所以今小編再次燃起了找靴子的戰鬥魂,衝啊...



在網上找了一陣子,其實是閒暇時才找啦,也不是太認真,找到這家佛心來著的大筒圍女靴店,令人感動的是,居然有實體店面可以試穿也,看了幾天小編決定去一探究境,隨著店家網站的指示摸索了好久,才找到,因為依官網的說法是中山地下街的R1出口或台北車站的M2出口,這個對台北車站捷運站來說,其實是很難找的到的,尤其是台北車站人潮眾多,川流不息,光是出口約有一百多個吧(誇張一點),看到標示不一定找得到出口啊,當然這是小編的小抱怨,可能聰明的人直接搭到站浮出地面找會快些,這事兒小編為了強推此一好物好店,所以特別做了一張"草莓"來帶路的地圖,讓大家可以快速的找到,你看~是不是很貼心呢,哈~哈~哈(自我感覺良好中~)


終於來到了"夢想店",店內很緻,明亮沒有太多的贅飾,簡簡單單乾乾淨淨,跟我想像的店面有些落差,我走入店家,店員由內走出來,說"歡迎試穿",他沒有快速的衝來介紹,我就知道,這就是我要的鞋店,小編最不愛人一定盯著你買東西,壓力大又強迫推銷令人厭惡,因為我已經鎖定了商品,所以跟店員詢問,店員詢問了尺寸,把鞋由櫃台後方的倉儲區拿出來,讓我試穿,我問了一些問題,店員也耐心的回覆,我把穿後的感想跟他分享,他也細心的說明,整個買鞋的過程很舒服。因為這兒的鞋都是台灣師傅手工製作,款式有限,所以不用太傷腦筋挑款示挑顏色,後來店員也推薦我買了鞋墊,聽說也是做鞋的師傅寄賣的,一對才100塊也,真是便宜也很舒適,墊上了鞋墊,更合腳了,店員還細心的教你如果回去自已裁鞋墊要注意什麼,服務很好呦
~PS:鞋墊穿起來超軟超舒服的喔~

試了好一會兒,就決定買下了長靴,店員說正好遇到促銷,買1000現折100,所以立馬省下了一筆,真是佛心來著,後來在結帳時,我詢問店員可否拍照,在店家同意下,我拍了些照片,回來想幫這店篇文章,把好店好物推薦給有需要的冰友們。

因為是"Made in Taiwan"的純手工打造,所以價位偏高一些,尤其是長靴,約莫要六千多塊錢,但因為一雙靴可以穿上個四五年,所以小編覺得是值得。店內可以刷卡喔,但鞋墊因為是寄賣,所以要付現喔,在結帳的過程中,我店員小聊了會兒,他說前幾年生意沒有太好,網站的曝光率沒有太多,所以知道的人不多(難怪小編前幾年G時沒有看到他們家的消息),後來小有名氣後,很多外地的冰友也會來台灣買他們家的鞋,也有網購的也有實體店面的銷售,還有南部的冰友特別坐高鐵來買的也有喔。

店家的"坎棒"上有寫到"靴子筒圍訂作",小編也詢問了訂製的價差,量身訂作約要上萬塊的賣價,但店員通常不會鼓勵大家訂製,因為價格真的不便宜,如果現有的尺寸可以適穿,他還是以現有的尺寸來銷售客人。對了~他們店家的鞋都是大尺碼的喔,除了大筒圍女靴外,還有"閃亮亮"的婚鞋,也很美麗喔~整個銷售的過程中,沒有強迫推銷,真的是一家佛心來著的店家,讓小編不得不寫上一篇文章來大推一下,也希望有需要的小腿胖胖的美女冰友們,可以去逛逛喔。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蘿蔔絲餅再挑戰~彌補收口的遺憾

從開始手作料理以來,從沒有那麼煩心過,繼上次的蘿蔔絲餅後,每天都在想收口太厚的問題,想了足足一週!看了很多線上的食譜!發現遠看還好,"近看"大家都收口面都過厚的問題,只是大伙兒都沒點岀來罷了。(下圖是第二次試做的成功剖面~)

下圖才是就是第一次失敗最...明顯的例子~太后駕到...(好冷對吧!!)


收口太厚有兩個問題,一是不容易煎熟(煎到焦了收口面都沒熟透),二是吃起來口感差,咬下去餡兒沒法有飽滿的感覺,又吃到ㄧ大坨麵皮,失敗~有鑑於此,小編輾轉反撤一週難眠!真的~於是又再一次的挑戰新的包法,這次的餡量加多,包的個數加多包的更紮實!希望提昇成功率!
在包法上,小編試了幾種,第一試:將收口處麵皮捻掉一坨,也就是在收口後,皺折的麵皮摘除,包完立馬試煎,NO⋯⋯失敗!厚麵皮還是存在(但沒有像第一次試做那個厚,算成功50%)!而且在捻掉多於麵皮時,沒捻好會造成其他地方破洞!又要再補麵皮,這還不大緊在煎餅時餡兒汁會流出來產生油爆,這才傷腦筋。失敗~

第二試:麵皮量減少,桿薄一點在包入大量的餡兒料!再試煎~一切開,收口處麵皮是薄了些,但⋯⋯包餡兒時的擠壓!汁兒會狂流!還是沒熟透!又是慢「煎」出細活兒!失敗!

第三試:將麵皮擀開放桌上,放上餡兒料,把麵皮對折!再把半圓的麵皮邊壓緊,在拿個碗!延邊緣滾一圈,切掉多餘的邊緣皮,做成好像韭菜盒的形狀,然後下鍋去煎。

第三試的結果出爐,成功~大成功~因為沒有了收口的部份,全部的麵皮幾乎是一樣厚度,請看切開後的畫面,餡兒多到快滿出來,這一種包好的另一好處是,速度也加快很多,因為麵皮幾乎可以桿一樣的厚度,多餘的麵皮很快的被分離出去,小編媽一直說這不是蘿蔔絲餅,這是韭菜盒,我說:那有什麼關係,好吃就好~各位冰友應可以可以由下方照片看出週圍的皮薄的剛剛好,但這次炸的火候有些大,因為是小編媽炸的,不關我的事兒。

整體來說,這一次的手作,讓小編心情平息了許多,這次小編把餡兒的量加多,包的更充實了,不再是咬起來空虛,吃起來不滿足~以下還是附上製作過程~的照片,製作過程的詳細說明請參閱"這個季節,蘿蔔一條十塊錢~能不來做蘿蔔絲餅嗎?"篇~






第二次挑戰的用料如下:
1.餅皮:(第二次試作餅皮部份用量皆相同,但做出24個的量)
(1)中筋麵料600g
(2)塩1/4茶匙
(3)橄欖油50g
(4)熱水300g
(5)冷水30~50g(適揉麵的溼度而定,不要一次全加進去喔,一點一點加,麵團太溼了就停止加入冷水)

2.內餡:
(1)白蘿蔔2350g(這是買回來的重量,未削皮未脫水)
(2)絞肉160g(可以加到200g,會更好)
(3)香菇小約20g
(4)蝦皮30g
(5)內餡調味料(塩1茶匙,白胡橄粉1茶匙)
(6)炒內餡的香油4大匙

小編還是不厭其煩的再把重點提示一下:
1.冷水的量要邊加邊揉,不一定全加完
2.蘿蔔絲在擠乾水份後,一定要先弄散,不然會一陀一陀的,下鍋炒後會炒不開
3.內餡部份的調味可以試一下,如果量不夠可以再加
4.炸的油量約是淹到餅的一半,以一種半煎炸的方式把餅煎熟,但要注意全程都要小火,皮薄了後,煎的可以更快速,但餅皮也更容易焦
5.餡的部份,可以再酌量調整,依喜好增減量,但別忘了蘿蔔絲仍是主角
6.第二次試作,小編用的是大孔的刨絲器,所以刨出的絲比較粗,較第一次刨出的細絲口感較不佳,這是小編的感覺
以上報告~

50 歲前的挑戰~ 番外篇

小編呢也小小的整理一些資料,讓有看我網誌的冰友可以好好的享用一下,如果之後有想要去日本自由行的冰友,也可以參考參考: 1.住宿比較:主要整理了小編這八日住宿的各項資訊~ 2.自由行9日精簡行程~     精彩行程分享 ~ 3.JP PSSS到底可以省下多少錢? 本次自由前...